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黑色素性神经鞘瘤组织发生、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4、17、28岁.黑色素性神经鞘瘤用组织学(HE)、免疫组化(ABC法)和电镜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肿瘤直径为2、4、8 cm.组织学:由黑色素性梭形细胞和黑色素性多边形细胞组成.梭形细胞呈束状、交织状、小区呈栅状排列,多边形细胞呈疏松片状或网状.退色素后可见核呈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可见,部分细胞有异型.2例有小区浸润.免疫组化:S-100蛋白、HMB45、Vim、Leu-7、NSE等阳性.电镜观察见肿瘤胞质内大量Ⅱ-Ⅳ期黑色素小体及细胞膜外少量基膜.结论:①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好发于青年人,多数为良性或潜在恶性,少数为恶性,需要随访.②黑色素性神经鞘瘤来自神经嵴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推荐文章
腹膜后囊性黑色素性神经鞘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神经鞘瘤
黑色素
腹膜后肿瘤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黑色素性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神经鞘瘤
黑色素
鉴别诊断
口腔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的诊断及治疗
神经外胚瘤,黑色素
口腔
婴儿
诊断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色素性神经鞘瘤的组织发生、鉴别诊断与预后
来源期刊 中国癌症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黑色素性神经鞘瘤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年,卷(期) 2001,(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3-43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9.4
字数 32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639.2001.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洪芬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66 429 12.0 16.0
2 沈磊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20 157 6.0 11.0
3 王懿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5 23 4.0 4.0
4 侯文忠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3 36 3.0 3.0
5 李远芳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4 17 3.0 4.0
6 陈军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医院病理科 3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色素性神经鞘瘤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癌症杂志
月刊
1007-3639
31-1727/R
大16开
上海市东安路270号
4-575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1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56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