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3例AGN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0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1.AGN急性期IL-10 mRNA和蛋白水平较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恢复期降至正常水平.2.IL-10 mRNA和蛋白水平与血清补体C3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AGN患儿存在Th1/Th2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PVMC IL-10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状态的免疫学指标之一.
推荐文章
白细胞介素13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白细胞介素13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组织化学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血清白细胞介素2,6,8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肾小球肾炎
白介素2
白介素6
白介素8
白细胞介素13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白细胞介素13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组织化学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3表达及其作用
白细胞介素13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分子病理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期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肾小球肾炎 白细胞介素10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年,卷(期) 2001,(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8-40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25.7
字数 21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15X.2001.06.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爱华 南京医科大学小儿肾脏病研究中心 105 527 12.0 17.0
2 陈荣华 南京医科大学小儿肾脏病研究中心 241 2081 20.0 32.0
3 陈吉庆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70 331 10.0 13.0
4 吴元俊 南京医科大学小儿肾脏病研究中心 47 301 11.0 14.0
5 蔡毅 南京医科大学小儿肾脏病研究中心 15 107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肾小球肾炎
白细胞介素10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半月刊
2095-428X
10-1070/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新乡医学院《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
36-10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163
总下载数(次)
39
总被引数(次)
1000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