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溶栓疗法对血浆凝血活性的影响.方法:连续监测3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于确诊后定期从外周静脉采血,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凝血酶修饰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 modified,ATM)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结果:溶栓开始2小时后,血浆ATM显著性增加(87.80μg/L±25.19μg/L,比24.48μg/L±11.62μg/L,P<0.05),4小时达峰值(120.87μg/L±31.54μg/L),持续3日以上;血浆D-D于2小时即达到峰值(7.76mg/L±2.58mg/L,比2.74mg/L±1.36mg/L,P<0.05),维护8小时以上,24小时以后恢复正常.在溶栓组病人,不同采血时刻血浆ATM和D-D的平均值呈明显正相关.未溶栓组病人血浆ATM和D-D浓度未见显著性变.结论:溶栓疗法激活凝血系统,与血栓溶解的标志物(D-D)呈明显正相关.早期应用有效抗血栓药物可能抑制凝血系统的激活,减少血栓再闭塞的发生.
推荐文章
溶栓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阿替普酶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抗凝血酶和纤溶功能的关系
心肌梗死
抗凝血酶Ⅲ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原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cd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心率校正QT离散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对血浆凝血活性影响
来源期刊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294,29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
字数 21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9276.2001.04.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侯成功 12 15 3.0 3.0
2 刘霞 10 4 1.0 2.0
3 李文忠 8 0 0.0 0.0
4 许世淮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双月刊
1008-9276
41-1436/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8号
36-199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28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14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