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磷脂酶A2的抑制剂磷酸氯喹预处理治疗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动物和正常动物,大大延长 和提高了动物在海水中存活时间和存活率。失血性休克动物浸入海水中1.5 h,死亡率50% ; 而磷酸氯喹组存活率100%;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动物在15℃海水中存活时间平均为1.5 h , 而磷酸氯喹存活时间可达4 h,平均存活时间大于2 h。磷酸氯喹组血压、呼吸显著优于海 水失血性休克对照组,磷酸氯喹组PLA2、MDA、LDH均明显下降。 1 人工膜脂质体是细胞膜的保护剂,可提高动物存活率。人工膜脂质体 可改变血液流变学,其用药剂量以5-10 mg/kg可使流变学基本恢复正常。 2 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剂量探讨:实验比较了输一倍、二倍、 三倍失血量的平衡 盐复苏效果,结果说明输一倍失血量的平衡盐液组存活率显著高于输二、三倍失血量平衡盐 液者。输三倍失血量平衡盐液者出现淹溺肺。说明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不可按平原休克的常 规治疗方法进行,要避免大容量复苏,以防加重心肺负担,造成心衰;快速输液会造成心肌 痉挛死亡。 3 腹腔升温给液:为了减轻低温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的心脏负荷,同时 又能慢速给液和复 温,研究证明腹腔给予38℃二倍失血量的平衡盐液可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对于海水浸泡后血 压高于50 mmHg者,仅此措施加保温就可存活。从而为抢救大批伤员提供较好治疗方法。 4 小剂量高渗NaCl和小剂量高渗醋酸钠的疗效:研究结果证明小剂量高 渗NaCl轻度加重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动物的高[Cl-]血症,但血气和血液动力学尚有所 改善。而复方高渗 醋酸 钠则明显改善血液动力学,改善酸中毒和血气,输入醋酸钠不会加重高氯酸血症,又可提供 一定的能源。 5 保温服可大大提高和延长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动物的存活率和存活时 间。运用漂浮器材和不漏水的保温材料,动物可在海水中存活6 h以上。 6 对于海水浸泡后血压低于20 mmHg的动物必须采用吸氧、接呼吸机 和复温,不吸氧也复 温者,输液或不输液均死亡,存活率为0;而给氧复温者存活率大大提高。 7 呼吸兴奋剂和升压药: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动物出水后,心率慢、呼 吸抑制、血压低, 在此条件下给予呼吸三联和循环三联(按临床用药剂量),引起动物急速死亡。大体解剖见 动物心肌痉挛,呈石头般坚硬。提示,低温海水浸泡后心肌顺应性差,心肌电兴奋性急速提 高,给予升压药反而会造成心肌挛缩。 从这些结果,我们在《海战中休克伤员早期救治指 南》一书的休克篇章中指出: 1)低温海水浸泡的特点是体温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心肌顺应性差,存活率下降,因此海水浸泡低体温、低心率 时不能立即大量输液,否则易造成心衰死亡。所以液体复苏应用小剂量生理盐水或5%的糖盐 水,腹腔升温输液和小剂量高渗醋酸钠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输液速度要慢,待体温恢复、 血压上升、心率加速后才可按陆上常规原则补液。心功能不全者要控制给液量。2)海水 浸泡伤员线粒体功能恶化、组织细胞能量耗竭、神经传导速度慢、神经肌肉常出现僵直、瞳 孔散大、呼吸抑制,重者昏迷。动物死亡时均先停止呼吸, 后停止心跳。呼吸停止、血压 为零时,如及时供氧,血压还可回升,因此复温、给氧是抢救中的第一需要。3)海水浸泡 失血性休克动物微循环灌流不足,内脏缺血重于陆上。低温时组织再灌流损伤不十分严重。 但要防止复温后的再灌流损伤和后期死亡,防止脑功能损害及其它并发症。4)复温成功 者按平原休克救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动物的救治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11)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六届全休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1-111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3
字数 17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4718.2001.11.0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松敏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62 396 11.0 17.0
2 刘建仓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42 228 9.0 13.0
3 李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47 326 11.0 15.0
4 郭素清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13 99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4)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月刊
1000-4718
44-1187/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46-9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6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49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