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胃镜活检及手术切除组织病理诊断为胃粘膜病变327例,免疫组化法检查抑癌基因与凋亡调节基因蛋白的表达。Hp阳性由CLOtest结合病理染色/14C尿素呼吸试验而确定。结果 Hp阳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或异型增生p16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Hp阴性组(P<0.05、P<0.01)。而Hp阳性组肠化或异型增生b cl-2 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均<0.05)。p53阳性表达率在Hp阳性及阴性胃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在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存在较明显的p1 6基因表达低下与bcl-2基因过度表达,并与Hp感染有一定的关系。p53基因过度表达是胃癌发展过程中较晚期事件,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推荐文章
Survivin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探讨
胃肿瘤/免疫学
螺杆菌感染
@凋亡抑制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胃癌
癌前病变
增殖
基因表达
PCNA
P53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bcl-2、p53和Rb基因的表达
胃癌
bc1-2
p53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研究
来源期刊 江苏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胃肿瘤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 p53基因 p16基因 bcl-2基因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
字数 25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3685.2001.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萧树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89 1067 19.0 29.0
2 郜恒骏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7 79 4.0 7.0
3 白剑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26 175 8.0 11.0
4 孙谷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16 122 7.0 10.0
5 赵翰林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70 336 10.0 13.0
6 赵志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86 775 16.0 24.0
7 吕秀珍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5 64 3.0 5.0
8 彭延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18 337 9.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肿瘤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
p53基因
p16基因
bcl-2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医药
半月刊
0253-3685
32-1221/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4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8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98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