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检出的Barrett's(BE)食管的内镜诊断特点及其与食管腺癌的可能关系.方法总结我院近3年(1998.1-2000.12)经内镜及活检病理证实的51例BE 内镜表现特点,在内镜下于齿状线上2cm以上的食管粘膜发现有桔红色粘膜后,局部取活检证实为柱状上皮者则确诊为BE.按内镜所见的形态特点分为岛状舌状及环状3种类型.采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法检测了17例BE及11例食管腺癌中E-Cad-herin,T GF-α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另文报道),并以30例正常食管粘膜作对照.另近期对5例BE患者进行了内镜随访观察,最短47天,最长28个月,平均13.7月.结果本院近3年经内镜并活检证实的BE 51例,按其肉眼观形态特点51例中岛状38例,舌状8例(其中3例同时存在岛形),环状5例(即齿状线上移2cm以上者,有称之为短食管).由正常食管-BE-食管腺癌E-Cadherin水平逐步降低,与正常食管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及P<0.01).而TGF-α及EGFR则逐步升高,与正常食管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说明E-Cad.,TGF-α及EGFR在BE及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近期对5例BE内镜随访观察发现,除1例原岛状桔红色粘膜不明显以外,其余4例内镜表现无明显变化,活检病理亦无明显恶化征象.结论 1.本院近3年注意了对BE的观察,发现率比过去明显增高,说明BE在我国并不罕见.2. BE在本组内镜下的主要表现以岛状最多见,其次为舌状,少数为环状, 尚未见国内的长段(>3cm)BE的表现.3. E-Cadherin的降低及TGF-α的增高在BE及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这些现象是其发生的原因或结果. 4 .从近期追踪的5例BE内镜复查结果发现其改变不大,病检结果亦无明显恶化趋向,是否我国BE较轻,发展较慢?尚需进一步观察,毕竟本组追踪例数太少,随访时间亦不够长.另外内镜医师需加强与病理医遇的密切联系与合作,深入观察我国BE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