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模型的病理改变,探讨人颈内动脉TPA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时机与方法。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操作,制作20只兔右侧颈总动脉TPA模型,并行彩色超声多普勒随访及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6~12 d 20只兔均于手术部位出现明显的搏动性包块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假性动脉瘤形成。术后2周内瘤腔直径均不超5 mm,瘤壁由部分机化的血栓构成,薄且不均匀。术后3~4周瘤径增大至10.5~18.0 mm,病理大体检查见瘤体与周围组织有一潜在间隙,瘤壁厚约2~3 mm,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术后第7周瘤径增大至35.5~52.0 mm,瘤壁厚薄不均,瘤顶处瘤壁菲薄。结论 对于颈内动脉TPA,在其形成期的早期及瘤体增大期,闭塞载瘤动脉最为安全、有效;在瘤体稳定期,可行MC瘤腔栓塞治疗。
推荐文章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覆膜支架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活动性出血
血管杂音
周围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治疗经验
动脉瘤,假性/外科学
超声检查
凝血酶/治疗应用
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创伤和损伤
动脉瘤,假性
诊断
神经外科手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病理研究
来源期刊 广东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颈总动脉 动物模型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3-20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3
字数 19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448.2001.0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廉亭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 231 1096 15.0 20.0
2 秦伟毅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诊科 60 713 15.0 25.0
3 苏磊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诊科 70 547 14.0 19.0
4 刘云松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诊科 16 76 5.0 8.0
5 吴佐泉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颈总动脉
动物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医学
半月刊
1001-9448
44-1192/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46-66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55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44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