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用1959年全国海洋普查中网浮游动物标本,分析渤海水母类、枝角类、糠虾、毛虾和幼虫等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水母类以近岸低盐种为主,主要出现在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冬季出现的种类较少,优势种为八斑芮氏水母;夏季种类较多,优势种为半球杯水母和嵊山多胃水母等。鸟喙尖头FDA5为近岸高温低盐种,主要出现在莱州湾,数量在6月份达到最大值。箭虫是渤海主要肉食性种类之一,其数量高峰期出现在9月份。长住囊虫的季节变化呈双峰型变化,第1次数量高峰出现在5月份,第2次数量高峰出现在8月份。该种大部分时间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渤海出现的糠虾有长额刺糠虾和漂浮囊糠虾,其中长额刺糠虾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在春、夏、秋各有一个数量高峰;漂浮囊糠虾在秋末数量明显增加。这两种糠虾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三叶针尾涟虫属于低温种类,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细长脚FDC5属夏季高温种,在6、7月份数量较高。该种的分布受盐度影响比较大,主要出现在受黄海海流影响的高盐水域。数量较大的幼虫有桡足类的六肢幼体、多毛类海稚虫科的幼体、双壳类幼体和腹足类幼体。其中桡足类六肢幼体和海稚虫科的幼体在5月份出现较多,腹足类幼体在6、7月份数量较高,双壳类幼体在8月份数量较高。
推荐文章
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中国近海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浮游动物
群落
比较
长江口
南北支
兴化湾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变化和水平分布
兴化湾
浮游动物
季节变化
水平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点Ⅲ.部分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动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渤海 浮游动物 季节变化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3-521
页数 9页 分类号 Q178.5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1.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松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80 1930 24.0 42.0
2 张芳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58 936 16.0 30.0
3 高尚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3 531 11.0 13.0
4 张光涛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3 227 5.0 13.0
5 毕洪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6 322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6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渤海
浮游动物
季节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