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上海医学       
摘要:
目的分析残余室间隔缺损(VSD)的发生原因、防治措施、手术指征和手术要点。方法对12例施行残余VSD再手术治疗患者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手术指征和手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12例中8例首次手术于1977年至1997年在我院施行,4例在外院施行,我院VSD再手术率为0.18%。首次手术时单纯VSD 9例,法洛四联症(TOF)3例。两次手术间期平均4.1年(5个月~12年)。再次手术发现10例VSD再通部位均在三尖瓣前隔瓣基底附近,残余VSD长径平均1.2 cm(0.3~2.5 cm)。手术死亡3例,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心律失常和心包填塞。结论 1.VSD再通好发于三尖瓣前隔瓣基底邻近,这与该区域邻近主动脉瓣和传导束等重要而结构复杂、可利用缝合的坚固组织少、三尖瓣叶和腱索的遮挡造成VSD的边缘暴露不清等因素有关。2.预防VSD再通关键在于充分暴露VSD边缘,防止漏缝和撕裂。3.0.5 cm以上的残余VSD应尽早手术。4.再次手术以右房切口和补片修补为佳,术终止血要严密。
推荐文章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126例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心脏超声
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58例临床观察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传统治疗
临床评估
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和成人室间隔缺损的比较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儿童
成人
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初评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残余室间隔缺损的再手术治疗12例
来源期刊 上海医学 学科
关键词 残余室间隔缺损 再次手术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934.2001.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邱兆崑 上海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 5 9 2.0 3.0
2 周运乾 上海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 2 10 2.0 2.0
3 胡晓峰 上海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 2 3 1.0 1.0
4 曹庆亨 上海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残余室间隔缺损
再次手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医学
月刊
0253-9934
31-1366/R
16开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623号
1978-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97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8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