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有人认为赏石可以随心所欲,没有定论;有人认为"瘦、皱、漏、透"的赏石原则已经过时,应以"纹、色、形、质"为赏石准则;还有人把著名画家齐白石所说的"太似媚俗,不似欺世"作为赏石原理:也有人认为原石最美,不能有任何加工……以上各论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且都有精品可以作证。既然在各自的理论指导下都发现了公认的精品,我想在这些不同的道理中必然会有共同之点或相通之处。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赏石文化也是源于中国,直到唐代才陆续传出国外。我国赏石文化首先是从实用开始的。人们在实用中发现了石头的观赏性,把实用与装饰分离开来,于是便出现了项链、玩具等石头制品。后来由人体装饰逐步发展为环境装饰,用石头制造假山。到了魏晋
推荐文章
苏东坡治理河湖环境和赏石轶事
徐州抗洪
苏堤春晓
淮河水位
歙砚
仇池石
雪浪石
盘县丹霞山风景区游赏规划初探
风景区
风景游赏规划
丹霞山
游赏景区划分
游线组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赏石模式初探
来源期刊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页数 3页 分类号 J52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花木盆景:下半月
月刊
1004-7212
42-1014/S
武汉市洪山区 雄楚大街268号文化城C座
38-101
出版文献量(篇)
1045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