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 一般资料 小儿烧伤后抽搐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及肌张力增高,不停抽动,意识 丧失,牙关紧闭,双眼上吊,口吐白沫,发绀,角弓反张,病情紧急,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常常发生在烧伤休克期。我院从1990年初至2000年初共收治小儿烧伤697例,发生抽搐者 共32例,均发生在烧伤休克期。按年龄分为7月-4岁为28例,4岁-8岁为4例,8-12岁为0例。 烧伤面积TBSA17%-57/32,其中伴有休克48例,发生抽搐有22例。抽搐发生的时间一般为伤 后8-48 h,但以补液后6-12 h时最易发生,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十秒或几分钟不等,最长者达 1 h之多。 2 相关因素和原因的分析 (1)抽搐与年龄有明显相关,从上述资料看出,发生抽搐的患儿大部分发生在7月-4岁年 龄段,此年龄小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全,神经系统尚未成熟,抑制功能不全,兴奋易扩散,各 种不良刺激均可造成抽搐。 (2)烧伤后休克和休克时间长,而又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者发生抽搐者多,发生的原因可能 与组织灌注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无氧代谢增强,使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加重了水、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使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高,出现了肌肉的抽搐和手足搐搦。 (3)抽搐常发生在烧伤休克期,尤为补液后6-12 h,低钠血症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中26 例血Na+在109-130 mmol/L。分析原因其一:在入院前因患儿口渴,大量无节制的饮用不 含盐 份液体所致。其二:入院后医源性的强调小儿尿量和补液量,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的液体或在 补液 中晶体液、胶体液、水分等不能合理的交替应用。其三:住院后由于患儿一时的少尿和无尿 ,应用甘露醇、速尿等不适当地利尿脱水造成低钠血症,有时也可引发轻度脑水肿。 (4)抽搐发生多见伴有头面部大面积烧伤的患儿,因头面部神经丰富,烧伤后高度肿胀, 刺激是发生抽搐的原因之一。 (5)高热也是引发抽搐的原因,伤后一般小儿都会出现发热,尤其在烧伤的回收期,大量 的毒素回吸入血,机体反应性的体温增高,一般如体温不超过38℃是不会发生抽搐的。 (6)创面处理,冷热疼痛等刺激也是造成抽搐的原因。 3 防治 小儿烧伤后抽搐病情紧急,需要及时正确的处理,往往效果好,不会留有后遗症,因此防治 小儿烧伤后发生的抽搐,显得更为重要。防治低钠血症尤为重要,合理及时快速的补液,晶 体液、胶体液和水份交替输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严格地控制其出入量,防止低 钠 血症的产生,并注意吸氧、保温和控制体温不得超过38℃,减少和避免不良的刺激,均可防 止抽搐的发生。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儿烧伤休克期并发抽搐的相关因素和原因的分析及防治
来源期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11)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六届全休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2
页数 1页 分类号 R6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4718.2001.11.06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克勤 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院烧伤科 8 10 2.0 2.0
2 杨海萍 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院烧伤科 6 86 3.0 6.0
3 刘西贵 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院烧伤科 3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月刊
1000-4718
44-1187/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46-9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6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49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