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下丘脑、胃、小肠、血浆(脑-肠轴)胃动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对120只Wistar大鼠进行脾虚造模,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空线点灸对照组、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和模型自然恢复组.并设立正常健康对照.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肠轴上述四个部位的胃动素水平.结果:脾虚大鼠血浆和胃组织内胃动素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下丘脑及小肠组织胃动素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血浆和胃组织内胃动素含量回降,而下丘脑及小肠组织内胃动素水平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肠轴胃动素有调整作用.
推荐文章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泄泻42例
脾虚泄泻
壮医药线
点灸
壮医药线点灸对糖尿病性胃轻瘫大鼠脑肠肽Ghrelin、CCK的影响
糖尿病性胃轻瘫
壮医药线点灸
脑肠肽
促生长素
胆囊收缩素
大鼠,Sprague-Dawley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肠轴胃动素的影响
来源期刊 四川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脾虚证 壮医药线点灸 胃动素
年,卷(期) 2001,(6)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6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
字数 23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49.2001.06.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琳 45 455 12.0 20.0
2 陈永红 26 214 9.0 14.0
3 韦金育 27 362 10.0 18.0
4 曾振东 38 349 10.0 18.0
5 李延 17 388 10.0 17.0
6 肖国有 10 123 6.0 10.0
7 李萍 19 84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104)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5(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脾虚证
壮医药线点灸
胃动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中医
月刊
1000-3649
51-1186/R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号
62-26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566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989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