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概述了小麦远缘杂交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以染色体易位方式转移有益基因到普通小麦中的影响.通过对小麦远缘杂交技术的总结得出,普通小麦由于本身的多倍性,对导入的外源基因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是适宜外源有益基因导入的良好受体.而以染色体易位方式转移有益基因是创造小麦新种质的有效方法之一,许多研究也表明以染色体易位导入的外源有益基因更利于表达.近几年,随着细胞遗传学以及其它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小麦族进化途径和染色体间的亲缘关系进一步明确,从而更便于进行易位导入的技术选择,也使得染色体易位鉴定方法更趋完善.现在已有更良好的外源导入的工具和方法,使多基因控制的外源优良性状导入成为可能.在小麦远缘杂交中染色体易位所具有的上述优势,在育种实践中逐步显示出来,为开拓小麦种质资源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推荐文章
小麦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创新
黑麦
冰草
新种质
远缘杂交
小麦
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核果类果树新种质的研究
核果类果树
远缘杂交
杂交亲和性
新种质
利用辐射与杂交相结合创造小麦优异新种质的研究
小麦
新种质
辐射诱变
杂交育种
突变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远缘杂交在转移有益基因创造小麦新种质中的潜力
来源期刊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种质 染色体易位 有益基因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论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4
页数 4页 分类号 S3
字数 34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810.2002.01.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军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10 23 3.0 4.0
2 李思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11 30 2.0 5.0
3 樊路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7 2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种质
染色体易位
有益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双月刊
1672-1810
11-4996/S
大16开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643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0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49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