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由于国际市场供应的各种血泵价格过于昂贵,为降低其成本而不降低其质量,我们设计制作了旋涡泵和罗叶泵,以保持良好的血液流态,减少栓塞和溶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为使血液在泵动周期中始终保持连续的流线和旋涡流态以充分冲洗泵体四周,同时避免湍流、再循环和潴流,旋涡泵设计为出入血口位于不同的平面上,并对泵血功能进行了测定.在血液流态、溶血试验等方面与通用血泵在模拟循环台中进行了比较.罗叶泵遵循相同的原理,泵体为拱顶形,其顶部有一锥形下凹伸入泵体内部,出入血管道相互交叉.由于泵体拱顶不对称,出血口高于入血口,在收缩期时血流盘旋上升,出血口处阻力小于入血口,排血更为迅速和彻底. 结果旋涡泵在血液流态和溶血试验中与通用血泵比较,前者均优于后者.旋涡泵在13次的绵羊实验中,最后4只未经抗凝处理的绵羊,于平稳转流14天后处死(其中1条21天),尸体解剖泵内、双肾内均无栓塞.罗叶泵已于1999年应用于临床,成功抢救了1例危重患者.结论辅助循环血泵的设计,其连续的流线流态、避免湍流、血液潴留和再循环区是防止栓塞形成的关键.
推荐文章
自吸式旋涡泵发展现状与分析
旋涡泵
发展现状
分析
基于LabVIEW与PLC的旋涡泵性能参数测控系统设计
旋涡泵
PLC
LabVIEW
性能参数
测控系统
旋涡式氢气循环泵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燃料电池
氢气循环泵
数值模拟
实验验证
结构设计
旋涡泵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旋涡泵
工作原理
设计方法
试验研究
发展趋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搏动辅助血泵的设计构思与实践——从旋涡泵到罗叶泵
来源期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辅助循环 流态 湍流 潴留 再循环 旋涡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4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654.2
字数 42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4848.2002.0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学钧 51 179 7.0 11.0
2 范瑞新 25 137 6.0 11.0
3 罗征祥 12 73 4.0 8.0
4 叶椿秀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第一研究室 8 44 3.0 6.0
5 梅津光生 澳大利亚悉尼市圣文森医院心脏研究室 1 10 1.0 1.0
6 中村孝夫 澳大利亚悉尼市圣文森医院心脏研究室 1 1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辅助循环
流态
湍流
潴留
再循环
旋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月刊
1007-4848
51-1492/R
大16开
成都市国学巷37号
62-126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65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2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