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开采稠油的主要方式是注蒸汽,其中包括蒸汽驱和蒸汽吞吐.随着蒸汽吞吐的次数增加,稠油的采出量依次递减.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严重,蒸汽首先进入高渗层,高渗透地层的稠油首先被采出,低渗透率地层油采出很少.之后的蒸汽都进入高渗低层,即产生汽窜,所谓的低效蒸汽.蒸汽冷凝后形成热水,受到重力作用进入底部油层,降低了蒸汽的利用率;同时,由于蒸汽的重力超覆和沿高渗透地层窜流,使蒸汽在地层中的波及系数降低.为了克服蒸汽驱中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注入一种流体-调剖剂,由于它的高粘度特点进入高渗透层后,将减少高渗通道的蒸汽的渗透率,消除"汽窜",封堵高渗透地层,提高中低渗透油层的动用程度,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本文利用核磁共振成像(NMR)无损检测技术,对蒸汽驱SAD-Ⅱ型高温调剖剂进行岩心动态评价实验,考察该调剖剂的热稳定性以及堵剂的封堵效果.
推荐文章
低渗透油田高温调剖堵水剂室内实验研究
低渗透油田
高温调剖堵水剂
室内实验
成胶时间
成胶强度
影响油田堵水调剖效果的因素分析
堵水调剖
影响因素
含水上升规律
姬塬油田侏罗系油藏早期见水堵水调剖技术研究
姬塬油田
侏罗系
堵水调剖
孔隙见水
侏罗系
预交联颗粒
稠油热采井高温调剖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稠油热采
高温调剖
技术特征
试验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NMR技术评价油田高温堵剂调剖效果
来源期刊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高温调剖 核磁共振(NMR) 蒸汽驱 渗流 评价 辽河油田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物理CT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1
页数 3页 分类号 P315.3+1
字数 19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140.2002.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尚根华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7 113 7.0 7.0
2 刘恩宏 1 7 1.0 1.0
3 钱站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分公司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6)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温调剖
核磁共振(NMR)
蒸汽驱
渗流
评价
辽河油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双月刊
1004-4140
11-3017/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3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85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