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东南极格罗夫山存在一套经历了峰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镁铁质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对含石榴石的镁铁质麻粒岩的详细研究则显示了近等温降压(ITD)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与拉斯曼丘陵有相似的演化历史.岩石的主量元素组成和玄武岩一致,并且具有拉斑玄武岩演化趋势.进一步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套玄武岩为洋岛型玄武岩(OIB)和洋中脊型玄武岩(MORB)的组合.OI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均富集Ti(TiO2=2.68%)、REE (=202μg/g)、LREE\[(La/Yb)N=4.8\]、Ti/Y(=343)、Zr/Y(=3.1),具洋岛玄武岩的特征,推测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EM).而MORB型以低Ti (TiO2 =1.1%-1.31%), 明显低于OIB的P的含量(P2O5=0.1%-0.2%),低REE (47-93μg/g)、LREE/HREE(2.27-2.54)、 (La/Yb)N(=1.30-1.62)为特征,具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MORB和OIB组合的出现说明在泛非期该区可能存在过洋盆.
推荐文章
南极格罗夫山陨石的研究与展望
南极
陨石
火星陨石
玄武岩
宇宙暴露年龄
南极格罗夫山核心区冰下地形测绘
格罗夫山
探地雷达
冰下地形测绘
东南极格罗夫山泛非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出溶结构
麻粒岩相
泛非期
格罗夫山
东南极
格罗夫山地区陨石回收
南极
格罗夫山
陨石
陨石富集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南极格罗夫山变基性岩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极地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麻粒岩相 ITD 洋岛型玄武岩 洋中脊型玄武岩 格罗夫山 东南极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104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58
字数 545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越 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96 2291 21.0 46.0
2 刘小汉 中国科学院地南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实验室 57 574 13.0 20.0
3 俞良军 中国科学院地南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实验室 20 222 9.0 13.0
4 琚宜太 中国科学院地南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实验室 27 349 11.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麻粒岩相
ITD
洋岛型玄武岩
洋中脊型玄武岩
格罗夫山
东南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极地研究
季刊
1007-7073
31-1744/P
16开
上海浦东金桥路451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4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2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