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对圆石山岩体围岩热变质带及岩体内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对围岩的作用及岩体各单元间在先后定位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岩体的侵位机制.同时运用岩浆动力学原理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其侵位驱动力.综上指出:经分凝后的活动性岩浆在深部侧向挤压和浮力的联合驱动下,沿深大断裂以最小临界宽度为2.21~3.88 m的裂隙脉动上侵,整体以岩墙扩展的方式被动定位于银殿山穹窿的核部,但后期屋面前单元具有主动侵位的特点应为一种复合定位机制.
推荐文章
花岗岩构造与侵位机制研究进展
花岗岩体
构造样式
侵位机制
造山带
江西汤湖花岗岩体的构造特点和侵位机制浅析
黄坳断裂
汤湖断裂
汤湖岩体
侵位机制
花岗岩侵位机制与成矿作用
花岗岩
侵位机制
杂岩体
增量生长
花岗岩构造
成矿作用
辽宁庄河地区花岗岩侵位机制及岩浆动力学的初步探讨——以光明山花岗岩复式岩体为例
花岗岩
侵位机制
岩浆动力学
光明山复式花岗岩岩体
辽宁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西圆石山花岗岩体构造与侵位机制初探
来源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侵位机制 应变分析 岩浆动力学 圆石山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学科展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0-267
页数 8页 分类号 P588
字数 55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79-8023.2002.02.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瑞珣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30 347 10.0 17.0
2 梁金城 桂林工学院资环系 46 860 17.0 27.0
3 史謌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9 533 13.0 23.0
4 冯佐海 桂林工学院资环系 40 681 16.0 25.0
5 邓继新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3 6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侵位机制
应变分析
岩浆动力学
圆石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479-8023
11-2442/N
16开
北京海淀北京大学校内
2-89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5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284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