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章以<我爱你,塞北的雪>和<我们是黄河泰山>两首歌曲为例,从民族和美声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入手,提出了: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之研究,首先应明确定义与范畴,把握好继承传统和借鉴美声的关系,找准个体与民族风格之间的最佳切合点,使中国民族声乐能够健康、科学地发展.并由此进一步地提出了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模式的设想极其意义.
推荐文章
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文化
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
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方美声声乐的融合
民族声乐
美声声乐
声乐
融合
初探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民族歌剧
实践
民族声乐教学
重要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同歌异唱的分析兼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模式构建
来源期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声乐模式 民族唱法 同歌异唱 多元化 特色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音乐表演理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111
页数 6页 分类号 J616
字数 79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7721.2002.03.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东艳 2 2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1)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民族声乐
声乐模式
民族唱法
同歌异唱
多元化
特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季刊
1003-7721
42-1062/J
武汉市武昌解放路255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1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09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