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日趋严重,全省平均发病率在10%~40%之间,重病年份1998年高达75%.分离鉴定出7个属的病原真菌,它们是: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ruiliforme)、木霉菌(Trichoderma sp.)、离蠕孢菌(Bipolaris sp.)、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丝核菌(Rhizoctonia sp.)、青霉菌(Penicillum sp.)、黄曲霉(Aspergillus flaus)、黑曲霉(A.niger)和毛霉菌(Mucor sp.);其中串珠镰刀菌是优势病原菌,分离频率高达39.1%.分别采用牙签法、注射法和花丝喷雾法时玉米果穗人工接种串珠镰刀菌,结果以注射法的发病率适中且操作简便易于控制.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和杂交品种对镰刀菌穗腐的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推荐文章
四川省纤维检验局
四川省纤维检验局
棉花公证检验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四川省人民政府
质量技术监督局
国家质检总局
实验室
监督管理
四川省青稞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青稞
育种
研究进展
展望
四川省结核病耐药动态及变化趋势
结核,肺
耐药性
趋势
四川省碘盐监测基线调查
碘盐
基线调查
食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研究初报
来源期刊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病原真菌种类 接种方法 抗性鉴定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3,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S435.131
字数 30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9868.2002.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文成敬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27 521 12.0 22.0
2 陈晓娟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2 53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94)
二级引证文献  (284)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9(1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2(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3(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4(2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3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6(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7(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8(5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19(3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20(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穗腐病
病原真菌种类
接种方法
抗性鉴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673-9868
50-1189/N
大16开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19
总下载数(次)
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