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进一步探讨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感觉传递中的可能作用.方法SP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电子显微镜方法,观察大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SP阳性标记纤维的超微结构和突触联系.结果SP轴突终末分布于树突间,这些轴突终末含有大量的透明小泡、少量大致密芯小泡和线粒体.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见到SP免疫反应阳性树突.多数SP轴突终末与非标记树突,以及个别SP轴突终末与SP树突形成轴-树突触.含SP的突触复合体较为多见,为会聚型.其中可见SP轴突终末与中心的非标记树突形成GrayⅡ型轴-树突触;另有非标记的轴突终末与中心SP树突形成(扁平小泡形)F型轴-树突触.结论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接受多种纤维传入,SP纤维只是多种传入纤维中的一种.形态学证明,在痛调制活动中,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有SP纤维构成的突触后抑制类型(GrayⅡ)突触参与.
推荐文章
舌快反应传入神经终末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突触联系
三叉神经脊束核
舌快反应传入纤维
突触
三叉神经根表层纤维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研究
临床解剖
神经解剖
三叉神经感觉根
束切断术
三 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病人三叉神经和脑白质改变的DTI研究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
三叉神经痛
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潜伏期
峰间潜伏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P物质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
来源期刊 解剖科学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P物质 超微结构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 大鼠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原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5-218
页数 4页 分类号 Q189|R322.81
字数 40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947.2002.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飞 14 19 3.0 3.0
2 隋鸿锦 88 394 10.0 15.0
3 张奎启 36 264 9.0 15.0
4 孙长滨 大连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19 67 4.0 7.0
5 张书琴 8 19 3.0 4.0
6 白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物质
超微结构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剖科学进展
双月刊
1006-2947
21-1347/Q
大16开
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中国医科大学
8-116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6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