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用人类复合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新鲜分离株感染BABL/c小鼠建立动物胃炎模型.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由Warren和Marshall在1989年首次发现的,此杆菌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相关联,从而彻底改变了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认识.1990年澳大利亚国际胃肠病学术会议确认H.pylori是导致胃炎的重要病因,由此引起的胃炎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性疾病,但仍有许多方面了解不够或有不同认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简单、易控制的动物模型.我们选用复合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临床新鲜分离株,在微需氧条件下进行培养传代,然后按照109集落形成单位/mL的菌量接种BALB/c小鼠,接种前将小鼠禁食24小时,并用0.25mL10%NaHCO3稍微中和胃部酸性,15分钟后接种,并于第3、5天分别重复接种.于最后一次接种后5天,2,3,4周分批处死动物,取出小鼠接近幽门部的胃粘膜组织,一部分用于H.pylori鉴定,另一部分用于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接种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组小鼠胃粘膜能分离出幽门螺杆菌,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小鼠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胃炎,而空白对照组小鼠则无明显的炎症表现.从而建立了用人类复合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新鲜分离株感染BALB/c小鼠的动物胃炎模型.该模型可用于临床用药的筛选和疫苗研制.
推荐文章
血清抗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抗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螺杆菌,幽门
消化性溃疡
监控蛋白60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
儿童
检测方法
不同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体蛋白
螺杆菌,幽门
细菌蛋白质类/分析
消化性溃疡
非甾体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影响
消化性溃疡出血
非甾体抗炎药
幽门螺杆菌
危险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人类复合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新鲜分离株感染BABL/c小鼠建立动物胃炎模型
来源期刊 中国药学(英文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炎 BABL/c小鼠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
字数 1518字 语种 英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平圣 东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 56 384 11.0 16.0
2 阮国瑞 东南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和免疫学系 7 68 3.0 7.0
4 史俊华 东南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和免疫学系 4 63 1.0 4.0
5 尹克铮 东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 2 10 1.0 2.0
8 张雪萍 东南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和免疫学系 2 4 1.0 2.0
9 葛培玲 东南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和免疫学系 1 0 0.0 0.0
10 许曼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科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幽门螺杆菌
胃炎
BABL/c小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学(英文版)
月刊
1003-1057
11-2863/R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1992
eng
出版文献量(篇)
160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8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