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旅大地区位于中朝板块东部南缘,处在中国南北两大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范围内.该区早期变形结果表现为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由两个上盘向北正滑的强变形带分割的3个褶皱构造岩片.在三维空间内变形特点均有差异:从上到下、从南往北、从西往东应变量递减.这种变形特点表明在板块俯冲体制下,上盘板内的变形是不均匀的.该期变形可能与扬子板块向北深俯冲碰撞过程相联系.
推荐文章
大连地区南北向剪切滑褶变形
大连地区
区域岩石学
南北向剪切滑褶变形
能干层
浅变质岩在示踪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与折返过程中的意义
加积楔
大陆板块
浅变质岩
高压变质岩
大别-苏鲁造山带
柴西地区近南北向构造系统及其控油作用分析
柴达木盆地西部
近南北向构造系统
汇聚型右行走滑
构造变换带
第三系
变形
油气藏形成
俯冲工厂和大陆物质的俯冲再循环研究
俯冲工厂
俯冲再循环
沉积物俯冲
俯冲侵蚀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旅顺-大连地区沉积盖层的近南北向挤压变形——苏鲁大陆深俯冲的上盘板内变形效应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俯冲带上盘 应变量 三维变化 旅大地区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8-314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4
字数 56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02.06.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天南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44 1816 18.0 42.0
3 王宗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56 762 15.0 26.0
4 彭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8 134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俯冲带上盘
应变量
三维变化
旅大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