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苏北地区古潜山油气藏勘探无重大发现的原因,主要是构造变动大、断裂发育、今构造不一定是古构造、圈闭落实程度低,储盖层条件具不确定性、对油气藏配套史认识不足等.尤其是古生界与新生界烃源岩之间夹了一套巨厚的中生界,从而形成了与任丘古潜山油气藏不同的特殊的苏北古潜山构造格局,为了避开这套地层,苏北地区古潜山的勘探方向,应以寻找新生界盆地箕状凹陷陡断裂带一侧的断块山为主:在断阶带的高台阶部位,古生界与新生界以断层方式直接接触,既有油源条件又有良好封盖效果,可形成较好的古潜山油气藏模式,主要有利地区有真武-许庄地区、荻垛地区、陈堡地区、杨村断裂带、龙岗次凹等.另外,至今仍为构造高的晚白垩世浦口期沉积地貌隆起或晚白垩世赤山期末构造隆起的古构造风化带,也会有较好的构造形成与油气运移的配套关系,并应处于晚燕山期"二次生烃"有利运移指向区,如盐城地区.
推荐文章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古今油气藏形成演化控制因素及勘探方向
南方
古生界
油气藏
成因
控制因素
勘探方向
断块运动与潜山油气藏的形成--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断块运动
潜山油气藏
聚油模型
渤海湾盆地
车西北部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车西北部古潜山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
成藏条件
车西洼陷
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技术
古潜山
潜山分类
潜山油气藏
形成条件
勘探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苏北古潜山类型与油气藏形成控制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海相油气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江苏北部 古潜山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形成 控制因素 勘探策略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2
页数 8页 分类号 TE1
字数 618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68)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78)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7(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江苏北部
古潜山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形成
控制因素
勘探策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相油气地质
季刊
1672-9854
33-1328/P
大16开
杭州市西溪路920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0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