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详细介绍了1984~2001年间越南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展的地壳形变(应变)监测研究工作及其初步成果.文章指出,研究地壳运动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如构造运动周期)采用不同的方法,而本文着重介绍了地球物理仪器方法,此法(有时与大地测量方法结合)既可用来监测从几秒到几十年的运动,也可监测微小的局部位移.监测用的是前苏联制造的石英管伸缩仪,采用光电传感器换能,照相记录,灵敏度为10-8}mm.在用于观测固体潮汐应变时,观测精度还取决于应变的周期:对周日波及更短周期,精度可达10-9}~10-10};而对缓慢的运动则只能达到10-7}~10-8},但此时记录具有高稳定性.但用于监测所在地区是否存在断裂活动则无疑具有肯定的效果.最后,根据已有的2处台站10余年的观测成果,得出下列结论:1.Phu Lien台站位于Dong Trieu-Cam Pha断裂与红河断裂为边界的区域内,而此断裂自古至今都有活动,发生过6级左右地震.但这一地区在1989~1991期间却构造稳定,只记录到缓慢的运动速率(1×10-6}/a),也未观测到地震前兆性的应变现象.2.而在1993年才开始观测的Hoa Binth台站,到1997年止,则观测到比较大的地壳运动速率;其绝对最大幅度高达约100×10-6},日均值为60×10-6},月均值为30~50×10-6}.3.从这些应变记录曲线中发现:在中强地震前有明显的地壳运动前兆反映.从1993至2001年越南有关地区发生6次4.5~5.0级地震,其中5次的发震时刻与应变曲线的极点紧密相关:从最大极点到发震一般为100~200 h.
推荐文章
中国地壳形变连续观测的发展与展望
形变连续观测
潮汐
GPS,发展与展望,中国
大气环境变化对地壳形变观测的影响研究
大气环境变化
地壳形变
潮汐异常
小波分析
响应频段
利用InSAR技术研究滇西南镇康—永德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InSAR
滇西南
形变异常
地壳形变速率
形变时间序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越南地壳形变研究的若干初期成果(英)
来源期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壳形变 越南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学士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5
页数 6页 分类号 P315.72
字数 26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5942.2002.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庭朝 2 5 1.0 2.0
2 黎文勇 1 0 0.0 0.0
3 阮友宣 1 0 0.0 0.0
4 范南雄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壳形变
越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月刊
1671-5942
42-1655/P
大16开
武昌洪山侧路40号
38-194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6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44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