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含乙烯基大分子硅单体与丙烯酸酯共聚,成功地制得了具有接枝结构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该接枝共聚物的阻尼温域可跨越100 ℃,力学损耗因子(tan δ)最高可达到2.0.系统研究了大分子硅单体的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和丙烯酸酯单体的种类对共聚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用动态力学谱表征了一系列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引入对聚合转化率及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大分子硅单体的加入大大改善了丙烯酸酯共聚物的低温阻尼性能,而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的阻尼性能影响较小.
推荐文章
多巴胺改性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多巴胺
聚丙烯酸酯
贻贝仿生
降解
无皂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及性能研究
无皂
丙烯酸酯
棉织物
功能整理
聚丙烯酸酯乳液生产工艺研究
聚丙烯酸酯
聚合
乳液
乳胶漆
服装面料用聚硅氧烷-丙烯酸酯粘合剂的研制
服装面料
硅氧烷
丙烯酸酯
粘合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的分子设计与阻尼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阻尼材料 丙烯酸酯 聚硅氧烷 乳液聚合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5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316.6
字数 27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628.2002.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焦书科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5 1143 20.0 29.0
2 夏宇正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2 772 15.0 24.0
3 石淑先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5 660 15.0 22.0
4 李素青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66)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阻尼材料
丙烯酸酯
聚硅氧烷
乳液聚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4628
11-4755/TQ
16开
北京市北三环东路15号
82-65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760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