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赣中峡江地区1:5万新干图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综合研究,作者首次在该区提出了泥盆纪地层为外来体的观点,认为是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泥盆系由NW向SE推覆,燕山晚期再向SE伸展滑脱.江西北部和南部均有EW、NNE推、滑覆构造存在的报道,资料较多,但对赣中很少见有报道,此次峡江地区推、滑覆构造的发现和确定,对认识赣南与赣北NNE向推、滑覆构造的联系乃至全区整体认识,在地质构造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详实的野外第一性资料,着重阐述了其推、滑覆构造特征,并分析了成因机制.
推荐文章
赣中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及动力学机制
相山铀矿田
逆冲推覆构造
动力学
赣中相山矿田逆冲推覆构造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
相山矿田
逆冲推覆构造
铀矿化
控矿作用
准南西段构造样式及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准噶尔盆地
南缘西段山前冲断带
构造滑脱层
逆冲推覆构造
断层传播褶皱
复合背斜
勘探区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劈理特征及其成因
逆冲推覆构造
劈理
中生代
构造变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赣中峡江地区推滑覆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推、滑覆构造 泥盆系推、滑覆体 成因机制 峡江地区
年,卷(期) 2002,(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2-386
页数 5页 分类号 P548
字数 41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57.2002.04.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伟相 12 46 5.0 6.0
2 李钧辉 4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推、滑覆构造
泥盆系推、滑覆体
成因机制
峡江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
双月刊
1000-3657
11-1167/P
大16开
北京市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112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90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