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对西藏特有豆科灌木砂生槐种子库特征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阶地天然砂生槐种群种子库平均密度变化于6.8~25.2粒/m2.相距100km以上的地区、相隔100m以上的样地以及20cm×20cm的连续小样方间种子库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区的种子库密度的变异4倍左右,而样地间的变异3倍左右,但样地内小样方间的变异则更大,在调查的900个小样方中,种子库密度为0、25、50、75、100 粒/m2分别占63%、26%、8%、2%、1%,种子库密度大于125粒/m2不足1%.地区、样地和小样方尺度上的方差分别为总方差的3%,21.2%和75.8%.种子库中种子主要集中在地表,占70%左右,0~2cm土层占17.9%,2~5cm占11.9%,5cm以下基本没有种子存在.在地形较平坦的相对封闭的丘间低地,风力、流水和重力对种群的干扰相对较轻,可以近似地视为无干扰生境.在这种生境砂生槐种群发育较好,以20 cm ×20 cm的小样方为单元,85%的小样方都有种子分布.风、流水和重力都不同程度地搬运砂生槐种子,其中风力搬运的距离一般在6m左右,重力搬运的距离一般在10m左右.流水搬运的距离因地形、水流强度而变化较大.风力和重力搬运的距离虽然相对较短,但为流水的搬运提供了种源.在自然状态下,8a左右的砂生槐种群种子库密度达到最大,其后随种群年龄增加而降低.人为不合理的樵采降低了砂生槐种子的生产能力,从而降低了种子库密度.因此,为保持砂生槐种子库的稳定性,建议在砂生槐的管理中采用轮伐的经营方式,轮伐周期为8a左右.
推荐文章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化土地砂生槐群落结构特征
雅鲁藏布江中游
风沙化土地
恢复演替
砂生槐
群落结构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斑头雁的越冬种群数量、分布和活动区
斑头雁
卫星跟踪
越冬种群
活动区
西藏
西藏特有灌木砂生槐繁殖生长对海拔和滗埋的响应
西藏
砂生槐
种子繁殖
萌蘖繁殖
沙埋
海拔
雅鲁藏布江高寒河谷流动沙地适生植物种筛选和恢复效果
流动沙地
植被恢复
物种选择
试验研究
西藏高寒河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砂生槐种群种子库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西藏 雅鲁藏布江中游 河谷阶地 砂生槐 种子库
年,卷(期) 200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5-722
页数 8页 分类号 Q948.1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2.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志民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65 2291 32.0 46.0
2 李志刚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03 1906 24.0 41.0
3 赵文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0 2070 26.0 4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125)
二级引证文献  (39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6(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7(3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08(2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09(4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0(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1(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2(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3(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4(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5(3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6(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7(2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8(3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9(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20(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西藏
雅鲁藏布江中游
河谷阶地
砂生槐
种子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