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小鼠感染RH株弓形虫后脾细胞的IFN-γ、IL-2活性动态变化.方法用2×103个RH株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接种昆明小鼠,分别在感染前、感染后直至小鼠死亡每天随机取5只鼠脾脏,用生物学检测法测定感染前、感染后鼠脾细胞IFN-γ、IL-2的活性,结果用F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后第2d、第5d、第7d小鼠脾细胞IFN-γ活性虽有升高,但各组均值与感染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升高(P>0.05),感染与未感染小鼠的IFN-γ活性无显著性改变(P>0.05).鼠脾细胞IL-2活性在感染前、后有显著性变化(P<0.05).感染后第3d、4d较第2d、第5d、第7d显著性下降(P<0.05),至感染后第9d感染鼠全部死亡.结论 RH株弓形虫感染宿主后剌激宿主产生的内源性IFN-γ和高活性的IL-2不能引起有效的保护性免疫,致使虫体大量繁殖,小鼠死亡.其机制是否与感染鼠存在某种免疫抑制有关仍需进一步探讨.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IL-2、IFN-γ在弓形虫感染小鼠脾细胞的活性动态
来源期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弓形虫 IFN-γ IL-2
年,卷(期) 2002,(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82.5
字数 27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694.2002.04.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奕 天津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28 509 11.0 22.0
2 李昕 天津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34 164 8.0 11.0
3 刘佩梅 天津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38 228 9.0 13.0
4 杨秀珍 天津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35 311 11.0 15.0
5 单连玉 天津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5 57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弓形虫
IFN-γ
IL-2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月刊
1002-2694
35-1284/R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津泰路76号
34-46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9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384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