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体外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对2种不同大小bead-OVA复合物(0.04μm bead和1.0μm bead)的摄取及classⅠ途径抗原提呈能力. 方法以2 h骨髓粘附细胞为前体细胞,用GM-CSF(1 000U/ml)和IL-3(10ng/ml)培养5 d,观察细胞对FITC标记的2种bead-OVA复合物的摄取,PMA、amiloride、cytochalasin D对摄取的抑制,以及细胞摄取后表达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情况,同时用OVA表位特异性T细胞杂交瘤检测细胞摄取后通过classⅠ途径活化CTL应答的能力. 结果树突状细胞对1.0μm bead-OVA的摄取明显高于对0.04μm bead-OVA,前者被上述3种抑制剂显著抑制,后者仅对amiloride和PMA抑制作用敏感,CCD无明显抑制作用.与摄取结果相反,0.04μm bead-OVA较1.0μm bead-OVA诱导更强的CD8细胞免疫应答,表型分析显示,细胞摄取0.04μm bead后,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表达显著高于1.0μm的bead. 结论树突状细胞对2种bead的摄取能力和摄取机制不一样,0.04μm bead尽管摄取效率不如1.0μm bead,但通过classⅠ途径提呈抗原的效率显著高于后者.
推荐文章
猪细小病毒样颗粒在树突状细胞中定位的研究
病毒样颗粒
树突状细胞
定位
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树突状细胞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疫苗
荷瘤小鼠
免疫治疗
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
宫颈癌
免疫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树突状细胞摄取和提呈颗粒化抗原的能力与颗粒载体的大小相关
来源期刊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颗粒化抗原 抗原摄取 抗原提呈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免疫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8-31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92
字数 36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254-5101.2002.03.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从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血研室 68 216 8.0 10.0
2 李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血研室 161 1055 16.0 25.0
3 彭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血研室 51 184 8.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树突状细胞
颗粒化抗原
抗原摄取
抗原提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月刊
0254-5101
11-2309/R
大16开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2-55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65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64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