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对原代培养大鼠小脑颗粒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其损伤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暴露于不同剂量LPA中,测定噻唑蓝(MTT);应用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观察细胞的凋亡率、凋亡细胞的核形态及细胞胞质和线粒体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形成.结果LPA对小脑颗粒细胞的损伤呈剂量依赖效应.经50μmol/L LPA作用后,细胞生存率为正常细胞的(54.8±11.5)%,细胞凋亡率达(40.5±2.3)%,细胞染色质发生浓缩和形成凋亡小体,细胞胞质和线粒体内ROS形成增加,而经四甲基吡嗪(TMP)预处理,细胞生存率升至(84.7±8.8)%,细胞凋亡率减至(16.7±5.8)%,细胞核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胞质和线粒体内ROS形成被抑制.结论LPA具有神经毒性作用.通过增加线粒体内ROS形成,继而诱导神经元凋亡可能是其损伤机制之一.能减少内源性ROS形成的抗氧化剂可对抗LPA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溶血磷脂酸损伤小脑颗粒神经元并诱导细胞凋亡
来源期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小脑神经元 细胞凋亡 溶血磷脂酸类 线粒体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12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33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0126.2002.0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余绍祖 82 682 15.0 22.0
2 李庚山 198 1812 22.0 33.0
3 张兆辉 125 602 14.0 19.0
4 卫涛涛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30 98 7.0 9.0
5 忻文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9 93 5.0 9.0
6 侯京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5 63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脑神经元
细胞凋亡
溶血磷脂酸类
线粒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月刊
1009-0126
11-4468/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1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08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