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颈内动脉的形态,为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年Wistar大鼠20只,先后用墨汁乳胶液混合液灌注、甲醛固定、盐酸溶液浸泡脱钙,去骨取脑.再用XTT型实体显微镜观测颈内动脉的形态、分布.用JC-10型读数显微镜测量颈内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管径.结果:颈内动脉长度为17.23±2.1(152-18.8)mm.主要分支有翼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后者借交通支与椎-基底动脉系相连.主干及其分支的管径分别是:0.71±0.10 mm、0.52±0.056 mm、0.24±0.048 m、0.24±0.04 mm、0.23±0.048mm.结论:栓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除了结扎颈总动脉阻断大脑前动脉的血流外,还要避免大脑后动脉的血供,才能提高成功率.
推荐文章
颈内动脉阻塞后再通对大鼠慢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慢性脑缺血
认知功能
神经细胞凋亡
Bcl-2
Caspase 3
颈内动脉海绵窦的治疗及其解剖基础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海绵窦
解剖
栓塞
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脑缺血
动物模型
大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颈内动脉的解剖及其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解剖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内动脉 脑缺血 大鼠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1-58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2
字数 27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633.2002.06.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传好 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41 124 6.0 10.0
2 秦登友 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15 271 6.0 15.0
3 赵莉 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43 214 8.0 12.0
4 邵正仁 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22 79 6.0 8.0
5 张成英 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5 78 4.0 5.0
6 陈前芬 2 1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内动脉
脑缺血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
1001-1633
31-1285/R
大16开
上海翔殷路800号第二军医大学
4-38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2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00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