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阴阳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临床上,由于某些不确定的因素,致使阴阳学说理论并未有效地在中医药诊疗疾病过程中发挥其特有的功用,笔者通过对中医阴阳学说理论的深入剖析,以求引起广大中医工作者对中医理论精髓的重视和进一步探讨。
推荐文章
试论中药配伍与中医阴阳学说
中药配伍
阴阳学说
组方
阴阳学说在《伤寒论》辨证中的运用
阴阳学说
伤寒论
辨证
中医阴阳学说的文化释义
阴阳
辩证思维
文化
阐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重视和发展中医之阴阳学说
来源期刊 光明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阴阳学说/阴阳 辨证论治
年,卷(期) 2002,(4)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
字数 13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02.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77 229 9.0 12.0
2 刘凌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41 138 7.0 10.0
3 陆原 13 82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阴阳学说/阴阳
辨证论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明中医
半月刊
1003-8914
11-1592/R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一巷11号院1号楼111室
82-525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347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876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