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瘢痕增生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无改变.方法对6例瘢痕疙瘩、1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析测定,并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中用刀豆素A(Con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用3H-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瘢痕疙瘩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CD8+、CD4+/CD8+及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分别为78.6 %、49.7 %、23.5 %、2.4和17.4.增生性瘢痕组分别为68.9 %、47.6 %、26.6 %、2.2和15.9.而正常对照组为69.2 %、37.2 %、30.9 %、1.9和8.7.瘢痕疙瘩组与增生性瘢痕组的CD4+、CD4+/CD8+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在瘢痕增生中起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240例SARS患者T淋巴细胞及活化亚群的变化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T淋巴细胞
活化亚群
局部T淋巴细胞瘢痕增生的影响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淋巴细胞
免疫
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强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病毒载量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仪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瘢痕增生患者T淋巴细胞的变化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瘢痕 淋巴细胞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9-15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
字数 20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90.2002.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 194 869 14.0 20.0
2 肖光夏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 107 1041 19.0 27.0
3 张宁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 38 150 7.0 10.0
4 谷才之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烧伤整形科 36 152 7.0 11.0
5 周立新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 29 170 7.0 11.0
6 王锡华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烧伤整形科 33 147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瘢痕
淋巴细胞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双月刊
1671-0290
11-465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82-800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8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6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