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热电偶测量的是偶丝两端--测量端(亦称工作端)和冷端(亦称参考端)的温度差,因此必须知道热电偶冷端的温度,才能最终测量出热电偶测量端的温度.热电偶的冷端在生产实际中大都采用冷端补偿法来解决,与热电偶配合使用的温度指示仪表大都带有冷端补偿系统,国家检定规程将测量热电势的误差与冷端补偿误差合并检定,这样的方法,必须在标准装置中,配备补偿导线,从而将大幅降低标准装置的准确度.这对准确度不高、功能单一的仪表来说,完全适用,但对目前新颖的高准确度、多功能、智能化的测温仪表(主要是一些先进的进口仪表)就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更准确对这些仪表进行计量检测,我们采用各种方法来消除补偿导线引起的误差,从而可以对高准确度的热电偶测温仪表进行计量.我们也可以对冷端补偿进行单独的计量,这样通过分别对直流电压测量准确度和冷端补偿的准确度的计量,就可以更加准确地评定多功能、智能化的测温仪表的准确度.
推荐文章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热电偶
冷端温度补偿
补偿方法
K型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法
热电偶
冷端补偿
晶体管测温
热电偶冷端补偿器LT1025及其应用
热电偶
LT1025
冷端补偿
温度测量
热疗温控系统中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温控系统
热疗
热电偶
冷端补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关于热电偶冷端补偿问题的探讨
来源期刊 宇航计测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热电偶 +冷端补偿 计量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9
页数 7页 分类号 TH811
字数 58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202.2002.06.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晓文 2 6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39)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2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电偶
+冷端补偿
计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宇航计测技术
双月刊
1000-7202
11-2052/V
大16开
北京142信箱408分箱
18-12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1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0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