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山区35 kV电网广泛地采用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利用消弧线圈电感电流的补偿作用抵消接地点的容性电流,使工频续流电弧自动熄灭,系统恢复正常,但消弧线圈的整定条件要求高,难于同时兼顾.通过对某山区经消弧线圈接地的35 kV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实测,分析了该系统不带消弧线圈和带消弧线圈时系统三相电压不平衡问题,及消弧线圈的运行状况,提出了消弧线圈运行和在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时必须重视三相对地电容不对称的问题.
推荐文章
刍议35 kV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技术
35 kV架空线路
防雷保护技术
输电设备
过电压
形位公差标注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带
标注
垂直度
山区35~110 kV线路勘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山区
35~110
kV线路
勘测
设计
问题
风电场35kV集线线路防雷改造新措施
防雷
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
避雷器
接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山区35 kV线路防雷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来源期刊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消弧线圈 三相电压不平衡 线路雷击跳闸率
年,卷(期) 2002,(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4,83
页数 4页 分类号 TM863
字数 24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82X.2002.07.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涛 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5 1337 23.0 35.0
2 刘渝根 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1 1066 18.0 31.0
3 陈先禄 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3 593 10.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46)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消弧线圈
三相电压不平衡
线路雷击跳闸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大学学报
月刊
1000-582X
50-1044/N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78-16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57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