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寻找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相关基因,并发现相关基因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增生性瘢痕的机理.方法选择6例标本,3例增生性瘢痕与3例正常皮肤,分成3组,提取各个标本的总DNA,制成荧光标记的cDNA探针,与含4000个人类靶基因的芯片(1500个为已知基因,2500个为未报道或未知功能的基因)杂交,经扫描、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种组织间的差异表达.结果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的差异表达基因在3组间仅出现1次的有396个、重复2次出现的有186~242个、共同出现的有116个,其中上调108个、下调8个,涉及13大类基因,包括抑癌与原癌基因、细胞凋亡、细胞骨架与运动蛋白、细胞周期类蛋白等,有些为已知基因,有些仍未知其功能.结论基因芯片扫描对研究增生性瘢痕有效可靠,发现多种基因参与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过程.
推荐文章
应用表达谱芯片筛选增生性瘢痕形成的相关基因
瘢痕
皮肤组织
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
Elesclomol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
Elesclomol
增生性瘢痕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胶原蛋白
兔耳
增生性瘢痕增生期与成熟期相关基因谱表达的差异
增生性瘢痕
退行性变
表达谱
基因芯片
A 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影响的研究进展
A型肉毒毒素
增生性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胶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增生性瘢痕相关基因的筛选
来源期刊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基因芯片 差异基因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19.6:Q786
字数 24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040.2002.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整形外科中心 194 869 14.0 20.0
2 李世荣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整形外科中心 244 1394 18.0 22.0
3 王珍祥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整形外科中心 56 255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67)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增生性瘢痕
基因芯片
差异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月刊
1673-7040
21-1542/R
大16开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33号
8-56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09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245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