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897年8月21日,德国拜尔公司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在实验室里合成了一种叫做二乙酰吗啡的物质,可以替代能让人上瘾的止痛药吗啡。当证实一些用于实验的鱼、海马和猫吞下这些药物依然能够活命之后,公司的家属包括孩子也开始试着服用。没毒死人,也没有人上瘾。于是在合成后不到一年,在没有进行彻底的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公司便将它上市销售。
推荐文章
纳洛酮抢救海洛因中毒40例的观察护理
纳洛酮
海洛因中毒
观察护理
纳洛酮治疗急性海洛因中毒94例
急性海洛因中毒
治疗
纳洛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洛因:源自德国的祸水
来源期刊 第二课堂:高中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海洛因 德国 二乙酰吗啡 止痛药 临床试验 合成 实验室 公司代理人 霍夫曼 化学家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2
页数 2页 分类号 H194.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海洛因
德国
二乙酰吗啡
止痛药
临床试验
合成
实验室
公司代理人
霍夫曼
化学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二课堂:英语版
月刊
1005-4103
43-1054/G4
湖南省长沙市东风路17号
42-249
出版文献量(篇)
717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