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DW和T2W平面回波磁共振成像在诊断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以及区别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次激发三向同性DW/T2W EPI、T2W FSE和常规T1WSE序列对36例病人进行MR扫描,其中有18例非出血性梗死的病人,18例出血性梗死的病人.测量感兴趣区(ROI)及对侧相应解剖部位的表面弥散系数(ADC)值及T2W信号强度值,由此计算相对ADC(rADC)、T2W EPI和FSE T2W相对信号强度比(rSIR).结果:(1)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病灶都表现出ADC的降低;(2)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在T2W EPI上呈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而急性非出血性脑梗死在T2W EPI和FSE T2W上表现正常或稍高信号;(3)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非出血性脑梗死都表现出DWI的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发病4 h之内的出血性病灶表现为DWI的高信号,而发病6~48h之内的出血性病灶D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4)出血性脑梗死中病灶处ADC的降低会比非出血性脑梗死持续得更久.结论:结合三向同性DWI和T2W EPI MR成像能够比常规MRI更准确地检测和鉴别出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
推荐文章
出血性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
CT
梗死面积
合并非出血性脑梗死的心脏黏液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心脏黏液瘤
脑梗死
体外循环
心脏肿瘤切除术
7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
临床特点
影像学资料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非瓣膜性房颤
出血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W、T2W EPI序列在诊断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6
页数 6页 分类号 R445
字数 30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9965.2002.06.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斯润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109 874 17.0 23.0
2 徐运军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19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出血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双月刊
1000-9965
44-1282/N
16开
广州市石牌暨南大学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880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