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山西农业科学       
摘要:
研究结果表明:①选育和推广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种是当前抗御晋东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既经济又有效的重要措施。在杂交选育中,应尽可能用优质高抗自交系作亲本,决不能用高感材料。②带菌土壤是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侵染源,药剂拌种可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③玉米丝黑穗病是土壤、粪肥传病,土壤中病菌厚垣孢子越多,发病越重,因此因地制宜采取栽培措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并有效地减少侵染来源,可减轻发病。
推荐文章
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玉米
丝黑穂
遗传研究
抗病育种
生物技术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
黑穗病
丝黑穗病
发生
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
发病症状
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特征特性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玉米丝黑穗病
鉴定方法
抗病育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及对抗病育种的一些探讨
来源期刊 山西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发生 防治 抗病育种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2
页数 3页 分类号 S435.131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481.2002.02.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晋锋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23 176 8.0 13.0
2 宋殿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21 109 6.0 10.0
3 张文忠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27 104 5.0 9.0
4 刘景秀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15 85 5.0 9.0
5 栗红生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14 82 5.0 9.0
6 杨国英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16 87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135)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9(1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0(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1(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3(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丝黑穗病
发生
防治
抗病育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西农业科学
月刊
1002-2481
14-1113/S
大16开
196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9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78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