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4件腐泥型煤及3件腐殖型煤样品的热解模拟,对二次生烃中出现的蓝移现象加以探讨,得出主要结论为:1)"红移"和"蓝移"现象是芳香环缩合度、烃类生成量、从干酪根大分子网络结构中排烃速度这3者的综合体现;2)干酪根大分子结构的分子筛作用,是产生"蓝移"现象的直接原因;3)"蓝移"现象与二次生烃迟滞效应密切相关;4)原始成熟度以及原始样品中壳质组或腐泥组含量共同控制"蓝移"程度,原始成熟度处于"生油窗"、同时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时,"蓝移"较强;5)当有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含量的保证时,"蓝移"程度在"生油窗"下限附近达到最强.
推荐文章
煤的二次生烃机理探讨
二次生烃,热模拟
南华北盆地
腐泥型煤二次生烃热解模拟的荧光特征
腐泥煤
二次生烃
荧光特性
蓝移
热解模拟
碳酸盐岩二次生烃研究综述
碳酸盐岩
烃源岩
二次生烃
有机质成熟度
研究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次生烃的蓝移现象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蓝移 二次生烃 荧光性质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9
页数 8页 分类号 P5
字数 58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3-5020.2002.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秦勇 316 9265 54.0 78.0
2 宋党育 12 371 10.0 12.0
3 张有生 3 82 3.0 3.0
4 李田忠 6 225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8)
二级引证文献  (6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蓝移
二次生烃
荧光性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