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要通过建设高质高产的粮食和饲料基地,满足农民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保证坡耕地能"退"得下来,巩固得住,即"以建促退".要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侵蚀环境特点,在千沟万壑中修建坝系工程,拦泥淤地造田,发展高产稳产的粮食和饲料基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使得退耕还林还草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和物质基础,在腾出的坡耕地上造林种草.二是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解决水量资源性不足,提高林草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林草能"还"得上去,并能够正常地生长,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即"治水保还".黄土高原地区是典型的水资源贫乏区,干旱是制约林草生长的主要因素.能否顺利地沽植?关键取决于水资源.应采取"保、蓄、节、调"四个方面的措施,解决退耕还林还草的水资源问题.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效果评价
黄土高原区
退耕还林还草
效果评价
黄土高原典型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实证分析
退耕还林还草
土地利用类型
种养结构
农户满意度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综合效益
评价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环境效应分析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土地利用格局
生态效应
社会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思考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退耕还林还草 黄土高原
年,卷(期) 2002,(9) 所属期刊栏目 水土保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1
页数 2页 分类号 S157|TV882.1
字数 27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02.09.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文善 2 9 2.0 2.0
2 汪习军 5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5)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土保持
退耕还林还草
黄土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