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
文章从泥石流起动条件、形成过程、固体物质起动方式、相的划分及搬运方式、阵发性和龙头等方面对黄土地区暴雨型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泥石流的形成须有一定厚度的饱和土层和一定深度的地表径流,对于干旱、半干旱的黄土地区,由于土壤较干燥,须有大量水分下渗才能形成一定厚度的饱和土层,因此该区泥石流对1h降雨量较为敏感;该地区泥石流固体物质起动方式较为复杂,部分按纯粘性土规律起动,部分按粘性土夹砂和无粘性砂规律起动;该区泥石流液相往往包括粘粒、细砂和粉砂等成分,所占比例较大,而固相所占比例较小;由于黄土地区多稀性泥石流,且沟壑密度大,流域支沟发育,经叠加作用后,在主沟内往往不具阵发性,其过程曲线近似洪水的单峰过 程曲线;另外,由于该区泥石流往往不具阵发性或阵发性不明显,沟道内卵石之类的大颗粒数量有限,所以一般不具有形成龙头的能力.
推荐文章
无人机倾斜摄影在黄土地区泥石流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
无人机
倾斜摄影
三维重建
黄土地区
泥石流调查评价
对比分析
基于Massflow模型的青龙沟台风暴雨型 泥石流运动特征研究
台风暴雨
泥石流
运动特征
数值模拟
天山公路沟谷型泥石流动力学研究
天山公路
泥石流动力计算方法
防治结构
破坏判断标准
6.16龙潭泥石流成因
泥石流
滑坡
崩积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地区暴雨型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泥石流 动力学特征 动力学机制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3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42.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035.2002.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骏 34 352 10.0 17.0
2 邹艳琴 7 35 3.0 5.0
3 刘玉洁 2 26 2.0 2.0
4 江兴旺 8 63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泥石流
动力学特征
动力学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双月刊
1003-8035
11-285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90-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25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