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提出3种测定水中苯胺类化合物的分光光度法.在氢氧化钠介质(pH=12.2)中,邻甲氧基苯酚、8-羟基喹啉和1-萘酚均可与苯胺形成偶氮化合物.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位于452、482和497 nm处.与传统的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相比,这3种方法测定苯胺更方便、快速、灵敏,线性范围更宽;它们的检出下限分别为8.6、10、14 μg/L;线性范围分别为0~5.6、0~4.8和0~3.2 mg/L.这3种方法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苯胺类化合物,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推荐文章
水中氟化物的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
氟化物
分光光度法
氟试剂
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CODCr的研究
化学需氧量
消解
分光光度法
回流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COD对比研究
分光光度法
水样
COD测定
甲萘酚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胺类化合物
苯胺
甲萘酚
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液
分光光度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中苯胺类化合物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来源期刊 分析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苯胺 邻甲氧基苯酚 8-羟基喹啉 1-萘酚 分光光度法
年,卷(期) 200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0-543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5
字数 33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3820.2002.05.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常文保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7 1150 18.0 33.0
2 赵美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2 372 8.0 19.0
3 张新祥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8 726 16.0 25.0
4 李元宗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4 512 12.0 22.0
5 杨晓芬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7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140)
二级引证文献  (322)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7(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8(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9(2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0(32)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1(3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2(3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3(2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4(4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5(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6(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7(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2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苯胺
邻甲氧基苯酚
8-羟基喹啉
1-萘酚
分光光度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化学
月刊
0253-3820
22-1125/O6
大16开
长春人民大街5625号
12-6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3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123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