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以20例符合条件的脊髓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伤后2~6h、伤后1、3、5d采集病人股静脉血,测定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D-二聚体(D-dimer)浓度;同时测定20名健康献血员TAT、F1+2、D-dimer血浆浓度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TAT、F1+2和D-dimer血浆浓度分别为3.1+0.9ng/ml、0.9±0.2nmol/l和42.6±9.3ng/ml.20例脊髓损伤病人伤后2~6h TAT、F1+2、D-dimer血浆浓度即显著增高(P<0.05),分别达45.3+14.2ng/ml、4.1+0.7nmol/l和1362±14.3ng/ml,伤后1、2d内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3、4d趋于正常.结论:脊髓损伤后可激活凝血系统,造成高凝状态,这种高凝状态于伤后数小时即可发生,且持续存在2~3d.
推荐文章
大鼠脊髓发育及损伤后NIDD 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NIDD
nNOS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杂交
脊髓损伤
发育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护理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个体化护理
肠道功能训练改善脊髓损伤后便秘的效果研究
脊髓损伤
便秘
肠道功能训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脊髓损伤后的高凝状态
来源期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高凝状态 缺血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2-423
页数 2页 分类号 R683.2
字数 14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06X.2002.0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建强 峰峰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外科 5 60 3.0 5.0
2 张庆俊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54 252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85)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髓损伤
高凝状态
缺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月刊
1004-406X
11-3027/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中日友好医院内
82-457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3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620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