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氯胺酮是否影响人嗜中性粒细胞(PMN)粘附分子表达.[方法] 对分离的人全血细胞用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或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MA)刺激,加入不同浓度氯胺酮后孵化,用针对CD18或CD62L的单抗标定,再通过流式细胞计数了解CD18或CD62L在PMN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 FMLP或PMA刺激PMN可引起细胞表面的CD18表达和CD62L蜕落增加,氯胺酮对此具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且对CD18表达的抑制用与立体构型无关.[结论] 氯胺酮具抗粘附作用,该作用不似通过与特异受体的反应实现的,在趋炎性反应亢进的病人的麻醉镇痛时可以优先考虑选用该药.
推荐文章
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CD62L、BAFF和CD40L表达变化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淋巴归巢受体
B淋巴细胞活化刺激因子
术中血液回收对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的影响
输血
自体
抗原,CD11b
抗原,CD18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氯胺酮影响嗜中性粒细胞CD18和CD62L的表达
来源期刊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氯胺酮 嗜中性粒细胞 CD18 CD62L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1-44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71+.2|R364.5|R967
字数 33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2-3554.2002.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春玲 13 88 7.0 9.0
2 赵擎宇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加强监护室 19 125 8.0 10.0
3 Markus A.Weigand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 1 0 0.0 0.0
4 Hubert J.Bardenheuer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 1 0 0.0 0.0
5 Eike Martin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氯胺酮
嗜中性粒细胞
CD18
CD62L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双月刊
1672-3554
44-1575/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46-1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4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023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