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
在综合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最近几十年来用于模拟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数学模型,按照水流模型和土体变形模型的结合方法将地面沉降模型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由水流模型获得各土层的水头变化、再根据水头变化计算土层变形的两步模型;仅考虑垂直方向变形与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相互作用,而水平方向只考虑渗流、不考虑变形的部分耦合模型;考虑孔隙水压力变化和土体变形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完全耦合模型.论述了每种类型模型的主要特点、代表性模型及其不足之处,并指出三维渗流和变形的耦合分析是地面沉降模型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同时作为检验模型合理性和适用性的手段,还应加强地面沉降的室内模型试验.
推荐文章
采水地面沉降时空预测模型研究
太沙基固结理论
随机介质理论
时空预测模型
采水地面沉降时空预测模型研究
太沙基固结理论
随机介质理论
时空预测模型
基坑抽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机理及防治措施
基坑抽水
含水层颗粒迁移
地下水运动方程
地面沉降
防治措施
弹塑性变形条件下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三维数值模拟
TOUGH2-FLAC3D
地面沉降
弹塑性变形
脉冲抽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抽水地面沉降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抽取地下水 土体变形 数学模型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4
页数 7页 分类号 P642.2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035.2002.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云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68 2379 25.0 48.0
2 薛禹群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42 2187 25.0 4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6)
同被引文献  (152)
二级引证文献  (683)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2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06(41)
  • 引证文献(17)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07(51)
  • 引证文献(17)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08(41)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09(3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0(57)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1(4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2(49)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3(5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4(76)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8)
2015(63)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55)
2016(6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6)
2017(73)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58)
2018(7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0)
2019(5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20(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面沉降
抽取地下水
土体变形
数学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双月刊
1003-8035
11-285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90-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25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