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OBS资料作约束条件对南海东北部的地球物理资料,主要是重力资料和多道反射地震资料进行反演,获取比较理想的莫霍面深度、地壳厚度、中生代沉积基底面、新生代沉积底界面等地壳结构信息.研究发现该区中生代沉积盆地形成模式与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模式不同.中生代沉积基底与莫霍面呈正相关,而新生代沉积基底则与莫霍面呈明显的镜像关系.中生代地层不受边界断层控制,中生代沉积坳陷边界实质上是残留的中生代地层的边界.中生代沉积盆地具有大型坳陷沉积特征,而新生代盆地为断陷盆地.
推荐文章
南海东北部的断裂分布及其构造格局研究
南海东北部
断裂
构造格局
中生界
南海东北部和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生物硅研究
生物硅
表层沉积物
南海东北部
南海南部海域
南海东北部居里面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南海东北部
热居里面
磁居里面
热均衡模式
石油地质意义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有孔虫
碳酸盐补偿深度
上升流
表层沉积
南海东北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海东北部深部构造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来源期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深部构造 莫霍面 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南海东北部
年,卷(期) 2002,(4)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5
页数 7页 分类号 P736.1
字数 541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平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192 2203 24.0 40.0
2 夏戡原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15 626 11.0 15.0
3 黄慈流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5 219 5.0 5.0
4 张毅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6 112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7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62)
二级引证文献  (290)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7(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8(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09(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0(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2(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3(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4(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5(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6(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7(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8(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深部构造
莫霍面
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南海东北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双月刊
0256-1492
37-1117/P
大16开
青岛市福州南路62号
24-5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4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