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北京褐土夏玉米生长期氮素硝化-反硝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后硝化作用在一周内完成.三叶期施肥后土壤干旱,反硝化损失氮量相对较低,随后由于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而增强.十叶期追肥后半个月内土壤反硝化作用最强,是反硝化损失关键阶段,并且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反硝化作用表现出增强趋势。在玉米全生育期表层(15cm)土壤氮素反硝化值分别为1 422.2g/hm2(不施氮处理)、3 812.4g/hm2(施氮量120kg/hm2)、4 635.4g/hm).在玉米生育期反硝化作用主要是受到水分供应状况的制约,到后期温度下降可能限制了反硝化作用的进化.
推荐文章
田间土壤反硝化作用动态初探
反硝化作用
乙炔抑制
气相色谱
田间土壤含水量
红树林人工湿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
红树林
人工湿地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森林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进展
森林土壤
硝化-反硝化作用
研究进展
五川流域农业土壤反硝化作用测定及其调控措施
农业
流域
反硝化作用
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
控制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夏玉米生长期土壤氮素的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夏玉米 褐土 硝化 反硝化 乙炔抑制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与作物营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4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3.01
字数 49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7601.2002.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531 25786 87.0 134.0
2 邹国元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131 2180 25.0 41.0
6 李新慧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5 269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69)
二级引证文献  (19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1(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2(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3(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6(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8(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夏玉米
褐土
硝化
反硝化
乙炔抑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双月刊
1000-7601
61-1088/S
大16开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1-14号信箱
52-97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8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48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