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一些研究已基本肯定了蝗虫雌性下生殖板的分类价值.本文选择了中国剑角蝗科6属10种蝗虫对其雌性下生殖板进行了形态学和演化分析.结果表明雌性下生殖板的形态在研究的6属内都是稳定的,属间差异明显.这6个属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卡蝗属((佛蝗属,戛蝗属),(菊蝗属(螇蚚蝗属,剑角蝗属)))),这一结果和形态分类是一致的,支持长腹蝗亚科从剑角蝗科分开.文中还分析了剑角蝗科雌性下生殖板各性状的演化方向.
推荐文章
马来西亚剑角蝗科及一新种记述 (直翅目:蝗总科)
直翅目
蝗总科
剑角蝗科
蝗虫
区系
新种
马来西亚
中国网翅蝗科二新种记述(直翅目:蝗总科)
直翅目
蝗总科
网翅蝗科
新种
基于18S rDNA的蝗总科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及分类系统探讨
直翅目
蝗总科
18S rDNA
分子系统树
系统发育
分类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剑角蝗科部分属种雌性下生殖板的形态及演化(直翅目:蝗总科)
来源期刊 昆虫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剑角蝗科 雌性下生殖板 形态 演化
年,卷(期) 2002,(5) 所属期刊栏目 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0-703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65
字数 30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54-6296.2002.05.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升全 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52 254 10.0 13.0
2 郑哲民 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432 2827 22.0 3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剑角蝗科
雌性下生殖板
形态
演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昆虫学报
月刊
0454-6296
11-1832/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0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92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