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测定中药材牡丹皮及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方法定量采用内标法,选取芦丁为内标.所用毛细管规格为55 cm(有效长度50 cm)×75 μm,检测波长274 nm,电压15 kV,背景电解质分别为30 mmol/L SDS-30 mmol/L硼砂,20 mmol/L SDS-50 mmol/L硼砂(pH 9.4).结果线性分别为6~42 mg/L,18.2~91 m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7;RSD为1.95%和3.6%;加样回收率为101.5%~103.3%和97.7%~101.9%.丹皮酚含量分别为1.59%和0.148%.结论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用于测定牡丹皮及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是可行的.
推荐文章
HPLC法测定牡丹皮及脑震宁冲剂中丹皮酚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皮酚
牡丹皮
脑震宁冲剂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头孢克洛的含量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头孢克洛
头孢他啶
含量测定
不同生长年限牡丹皮中丹皮酚含量研究
丹皮
丹皮酚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牡丹皮及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
来源期刊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牡丹皮 六味地黄丸 丹皮酚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7,55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58
字数 27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858.2002.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毓庆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64 1652 23.0 40.0
2 赵新峰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6 163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115)
二级引证文献  (258)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1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8(3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09(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0(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1(2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2(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3(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4(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5(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牡丹皮
六味地黄丸
丹皮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858
21-1349/R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103号
8-53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9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4930
论文1v1指导